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委工作工委工作
脱贫攻坚党旗红——中共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定点扶贫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23责任编辑:陆思瑞来源:云南机关党建网点击:1120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百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更要注重建强基层堡垒,提升农民素质,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5年来,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深入调研把握定点帮扶的宁洱县县情、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多措并举、长短结合,助力宁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严实组织领导 促扛实政治责任
省级单位定点挂钩联系贫困县定点帮扶贫困村是省委、省政府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作为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始终把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为工委会议事决策重要议程,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成立了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机关“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和落实扶贫工作制度机制,建立了扶贫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定期研究、经常性督查、驻村工作队日常选派管理等制度机制。认真落实省级牵头单位职责,定期组织召开宁洱县定点扶贫联席会议,督促各单位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凝聚工作合力。工委领导带头深入调研并研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带头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带头抓工作督促、抓项目协调,扎实有效推进年度扶贫攻坚计划的落实。
强化党建引领 激发内生动力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和脱贫致富带头人,是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关键。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在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中,把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重要工作推手,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努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深入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推动工委机关16个党支部与定点扶贫村党支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签订支部共建协议。通过开展共上一次党课、共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建一个阵地、共为群众做一件好事等活动,支持帮助结对农村党支部开展规范化达标建设,建强农村党支部,提升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先锋模范作用和脱贫致富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开展“党校进镇党课进村”活动。工委每年从行政经费中投入5万元并协调投入160多万元,指导定点帮扶的乡镇党委创建“农村党员素质培训学校”,以党建工作、农村管理、农村产业发展及实用技术培训等为重点内容,每年定期组织乡镇党员干部、村干部、党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学习培训,同时坚持“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合作社经营等项目,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致富的本领和素质。5年来共组织培训班16期、培训1000余人次;工委领导及各支部负责人到结对村支部讲党课约200余次。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共计投入60余万元资助200余名扶贫点建档立卡户考取大专以上子女完成学业。
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省直机关新春文化下乡”,与扶贫点群众联合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演出、写春联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省直机关工会、妇工委、团工委多次组织到挂钩点开展“巾帼爱心活动”“微心愿”等志愿活动,为扶贫点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驻村工作队加强法治教育,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党员脱贫示范户”“脱贫示范标兵户”等评选活动,引导贫困户从看着能人干、跟着能人干,到自己学着干、自己埋头干转变,不断激发扶贫点群众和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抓实产业发展 夯实收入支撑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始终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作为定点帮扶的关键点和落脚点,注重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尊重群众意愿、引导扶贫点群众既考虑“短平快”的养殖业,又考虑中长期的种植业;既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又积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夯实群众收入支撑。5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开发、果蔬种植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协调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扶贫点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电商”“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实施百香果、中药材、晚熟芒果等种植示范项目100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10多亩,开办农家乐20余户。积极聘请省级农业农科专家到扶贫乡镇和村开展种植管理、栽培技术、养殖技术等培训,不断提升群众产业发展素质和能力。大力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定点帮扶的镇村实施路桥建设、村组道路硬化、卫生厕所建设、村组办公活动场所及卫生室建设、水池水窖水沟建设及水管铺设等项目18个,有效解决了定点帮扶镇村群众出行难、饮水用水难等问题。着力开展消费扶贫,协调省级相关职能单位投资40余万元扶贫村建设2个电商运营店,建设特色农贸小市场,积极牵线搭桥,推动特色农产品解决好销路问题,为贫困群众长远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尽锐出战 提升攻坚能力水平
机关“挂包帮”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是定点帮扶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在推进扶贫工作中,认真解决好“谁来扶”问题。坚持尽锐出战,5年来共选派2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宁洱县担任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和驻村工作队员,有的同志先后两次接受选派。坚持严管厚爱,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制度和工作经费、生活补助、交心谈心等规定,坚持在扶贫一线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5年来工委机关共提拔使用6名驻村干部。着力提升机关“挂包帮”领导干部帮扶能力,坚持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先后邀请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相关领导到工委机关辅导,帮助机关干部掌握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工作标准,有序组织机关挂包干部到扶贫点入户帮扶,通过“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吃一顿饭、干一天劳动、开一次家庭会、解决一个实际困难、打扫一次家庭卫生),切实增强工委机关挂包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5年来工委党员干部近1000人次深入扶贫点接地气、走访贫困户,访民情,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贫困户感受到真心真情帮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提升了脱贫攻坚工作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营造氛围 讲好扶贫故事
工委充分发挥领导中央驻滇新闻媒体和省直新闻媒体单位机关党建工作的优势,积极协调人民网、新华网云南站、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等媒体深入宁洱县脱贫攻坚一线采访报道,为宁洱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利用工委机关宣传平台“云南机关党建”内刊、微信公众号、网站、简报的作用,坚持及时宣传报道工委机关定点扶贫和宁洱县脱贫攻坚工作动态,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定点扶贫工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5年来,宁洱县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民生保障力度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18年宁洱县顺利脱贫摘帽,成为云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几年来,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提升宁洱农村农业发展质量,有效衔接、有序推进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供稿:李宏斌